第1221章 妖言惑众的书生-《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怪不得说最是薄情是书生,果然没错!

    但这件事也就在百姓们茶余饭后,聊过几回之后便被忘却了,

    毕竟现在最大的八卦和热闹,是陛下御驾亲征成功抓捕陈祖义,以及正在攻打不臣之国吕宋。

    因为濒处南海,这里的海商、渔民,或多或少都和吕宋有过冲突,细算下来祖辈死在吕宋人手上的也有不少。

    一听陛下要打吕宋,恨不能亲上战场去砍几个人头,好给祖宗们报仇解恨。

    但书生被捕这件事,落在有心人眼里,却无异于晴天霹雳!

    这些被捕的书生大部是儒家学生,其中也有几个在书堂任教的先生,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先生,叫做刘彧。

    刘彧的功名虽不过是个秀才,但其声名在本地却很响。

    皆因其坚持传统儒学,对新式教育不屑一顾,处处和苏谨的新式书院作对。

    他常常公开宣讲,痛斥苏谨此举乃背祖背宗,弃祖宗精华如糟粕,是儒学的罪人。

    自他因此宣布不再参加科举,誓与苏谨势不两立后,此举备受大儒好评,名声在本地一日千里,不少落魄书生慕名而来求学。

    一边教学生,一边骂苏谨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哪怕是不明所以的百姓,也知道本地有一个刘先生很有名,就算骂晋国公也没受到任何惩处,是个很有本事的人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老顽固,苏谨才懒得和他计较,更没工夫搭理一个这样的小鱼小虾。

    也许是出于苏谨对他的‘纵容’,刘彧越来越得意,早已不满骂苏谨的新学,更是经常褒贬时政。

    尤其对朱棣下西洋的举动,更是恶意满满,经常公开批驳此举乃与民争利,祸乱百姓。

    总之一句话,凡是陛下和苏谨支持的,那就是我刘彧反对的。

    正所谓书生造反,三年不成,一个碎嘴子的胡乱吠吠,朱棣才没工夫和他一般见识。

    更何况他不过是带着一群落魄书生,在书院里痛快痛快嘴,更没必要去找他麻烦。

    这样的书院放眼整个大明不止一家,不过是一群因为学制改革落魄的固执之辈,没必要过于针对。

    让朱棣下场去和这样一个老顽固放对,没的失了身份。
    第(2/3)页